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 Articles Journals: Recent submissions

  • 徐鹏; Xu Peng; 李寅生; Li Yinsheng (2025)
    中泰友好合作历史悠久,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中泰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两国在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这也导致泰国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本文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收集,加以图表证明,介绍云南财经大学在泰国留学生培养实践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就,并为中泰 两国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将从政策制定与实施、奖学金计划、合作办学项目、招生策 ...
  • 朱绍旭; Zhu Shaoxu; 韩颖琦; Han Yingqi (2025)
    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研读、梳理了2000-2022年23年来泰国华文教育研究的所有文献,然后采用定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华文教育研究动态、华文教育教材及师资、华文教育研究成果的特点与不足三方面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泰国华文教育的研究特点包括数量不断上升、内容不断扩展,视角多元化、研究题材深细化、研究方法不断出新、学术规范意识在增强;研究的不足在于研究的不平衡、研究的深度不足、重复性研究过多。对于泰国华文教育学术研究的建议 ...
  • 陆春蓉; Lu Chunrong; 任晓霏; Ren Xiaofe (2025)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颁布,整个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将会进行一次变革。本研究运用研究整合法、计量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将《HSK标准教程》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有标复句进行对比,从数量关系上总结出新增复句、删减复句和共有复句三种复句,并对具体情况作了说明,分析了《等级标准》复句增加、删减以及等级发生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改进《HSK标准教程》,令其更加符合新标准 的要求 。此外,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关 ...
  • 余莉娜; Yu Lina; 陈恩维; Chen Enwei (2025)
    泰国潮汕侨批(以下简称:侨批)是指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泰国华侨华人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之间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进行的一种“银信合一”的交往方式和载体。本文通过对侨批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归类分析,发现侨批中的亲属称谓语具有丰富且系统完备、亲属称谓语泛化、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特点,并且亲属称谓语时常蕴含尊敬和谦逊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尊人卑己的精神。了解了这一特点,有助于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对于亲属称谓语教学中对 ...
  • 李娜; Li Na; 肖瑜; Xiao Yu (2025)
    自移动词属于位移动词次类范畴,本文以孟琮、郑怀德等编制(1999)《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为研究范围,通过对比和筛选出 35个具有[+自移]语义的单音节自移动词,运用Talmy的位移事件框架理论,研究现代汉语单音节自移动词的内涵、外延和语义类型。提取其与位移概念要素相关的语义特征,按照[施事][动体][路径][方式]语义特征进行归纳分类。
  • 张祎祎; Zhang Yiy; 李仕春; Li Shichun (2025)
    名词在词类范畴和语法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名词的词义描写和刻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运用语料库技术穷尽性地分析了10000条共计85万余字的“雪”字语料,对“雪”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重新描写,发现4个“雪”未收录的新义项,同时运用物性结构理论解释“雪 ”各义项的产生原因
  • 王娟; Wang Juan; 任晓霏; Ren Xiaofei (2025)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是海外汉语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汉语教学与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为满足世界各地中文学习需求、加深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其工作与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能否适应在海外生活和顺利开展汉语教学工作。基于对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的梳理研究,本文进一步探索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身份的定义。通过对20位在美国、英国、泰国和韩国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访谈调查所得真实案 ...
  • 石铃凤; Shi Lingefng; 杨绪明; Yang Xuming (2025)
    泰国的华文教育随着华人华侨在泰国的扎根而生根发芽,早期的华文教育采用与中国国内一直的私塾式教育,自二十世纪新式华文学校产生以后,泰国的华文教育才显示其独特的特色。本文梳理了新世纪前、后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历程,梳理发现新世纪后泰国华文教育呈现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对象多元化、华文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愈加多样化和科学化、教师队伍素质趋于优化与专业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逐渐形成等新特征,并运用“推拉”理论来分析影响泰国华文教育快速发展的推力和拉力因素。
  • 邓利群; Deng Liqun; 谢仁敏; Xie Renmin (2025)
    东盟国家与中国尤其是广西山水相连,历史上存在着多层次的关系,在民族、语言和文化习俗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关联。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是古代生活在广西的骆越人与来自中国北方的移民混合生成的,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与广西的壮族是同源关系,缅甸的掸族、老挝的老龙族与壮族有着近缘关系,中国-东盟边界上的许多少数民族,都与壮族有着或远或近的关联。在语言上,泰语与壮族接近,有很多基本词汇相同,泰语中也有不少来自汉语的借词。越南语深受汉语影响,形成了越南语中的汉越 ...
  • 陈茉莉; Preechya Choongern (2025)
    本文在充分肯定音译法作为基本翻译方法之一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音译在曼谷市中心语言景观标牌中的使用现状,特别是其中存在的翻译不规范现象。音译法作为一种将外语词汇按照发音转写成目标语言的翻译方法,应用于多语种环境中,例如: 公共标识、商业广告和文化交流场所。音译法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语言差异、文化认知不同以及翻译标准不统一等因素,曼谷市中心的语言景观中的音译使用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更全面了解音译在曼谷市 ...
  • 李耀武; Lee Yao-Wu; 邓淞元; Deng Songyuan (2025)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语料文献调查法和偏误对比分析法,以在中国广西高校留学的越南初级汉语学习者为对象,收集50篇书信写作语料,开展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偏误类型及其潜在成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研究表明,越南学习者在书信写作中普遍存在格式偏误、汉字偏误和句法偏误,偏误产生 的成因存在于 母语迁移效应、文化理解差异和学习规范缺失。本研究为后续对外汉语教学书信写作 提供理论支持,并提出改进书信写作准则的相关措施, ...
  • 王军; Wang Jun; 唐七元; Tang Qiyuan (2025)
    法律汉语是专门用途汉语中的一种,法律汉语教材是开展法律汉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本文通过对现有常见的两本法律汉语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从编写原则、编写体例、教学材料选择、语言文化知识点设计等方面分析两本教材各自的优点和有待完善之处,总结法律汉语教材编写的经验,提出了今后法律汉语教材编写的一些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主要包括:运用CSP理论指导法律汉语教材编写、优化教学材料的选择和编排、丰富文化知识的内容设计和解析等方面。
  • 黄海玉; Huang Haiyu; 肖瑜瑜; Xiao Yu (2025)
    视觉动词是动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动词“看”在汉泰语中义项丰富,基本义皆指“使视线接触人或物”,在现代汉语和泰语中除了基本义之外,还有多个引申义。通过分析汉泰两种语言中“看”字基本义和引申义的情况,对比各义项中的概念要素的异同,发现汉泰“看”字基本义相似度极高,多个引申义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引申义也有一定的不同之处。
  • 刘佳宁; Liu Jianing; 李仕春; Li Shichun (202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中国高校留学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中国高校中的外国留学生使用外向型汉语词典的基本情况及使用需求。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描写并分析了在华高校留学生对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词语释义、例句数量、义项的排列、笔顺、价格等具体问题的需求情况;最后,结合数据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 薄梦琪; Bo Mengqi; 艾红娟; AI Hongjuan (2025)
    性状类词是描述人、事物特征或状态的重要词汇之一。“满”作为一个高频性状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个义项。由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语料的掌握有限,所以存在常用义项划分粗浅,漏收义项的情况。所以对义项进行重新划分和描写,是词汇学和词典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语料库技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满”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进行重新描写和划分,认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漏收义项2个。因此,将语料库技术与词典编纂结合起来是丰富常用词义项的一条可行之 ...
  • 孙蓝; Pornkaran Sankla; 黄智美; Natawassaya Keeratipotiwong (2025)
    自古以来泰国和中国就有着一定的贸易关系,这种经济上的往来也推动了汉语和泰语间的词汇扩充,因此可以说泰语中汉语借词的应用起源于经济贸易、移民杂居和文化互动三个方面。随着近几年泰国与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选择到中国来留学,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泰语中的很多汉语借词,能够帮助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中提供一些便利,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因为借词的使用而出现了一些互通,一方面能够帮助泰国学生更加清楚两国在语言文化交流上的溯源,了 ...
  • นริศ วศินานนท์; สุกัญญา วศินานนท์; Naris Wasinanon; Sukanya Wasinanon; 何福祥; 黄如侬 (2025)
    บทความ วิชาการ นี้เป็นการอธิบายถึงอักษรยืมใช้ (假借字) ซึ่งเป็นรูปแบบหนึ่งของวิธี สร้างอักษรจีน 6 แบบ (六书) ในสมัยโบราณแท้จริงแล้วอักษรยืมใช้เป็นรูปแบบการใช้อักษรจีนเท่านั้นไม่ใช่วิธีการสร้างอักษรปัจจุบันแม้ว่าจะไม่มีการใช้ ...
  • 薄梦琪; BO MENGQ; 艾红娟; AI HONGJUAN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หัวเฉียวเฉลิมพระเกียรติ. วิทยาลัยจีนศึกษา, 2024)
    性状类词是描述人、事物特征或状态的重要词汇之一。“老”作为一个高频性状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个义项。由于辞书编纂需要以占有海量语料为前提,而《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料的掌握有限,故义项划分上存在问题。文章运用语料库技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老”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进行重新描写和划分,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老”字各义项产生的原因及其衍生关系。
  • 文美珍; ธนัชพร บุญเสถียรวงศ์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หัวเฉียวเฉลิมพระเกียรติ, 2015)
    กรณีศึกษาบริษัท ฟูเซีย จํากัด แสดงให้เห็นถึงความต้องการบุคลากรที่มีความสามารถด้านภาษาจีนธุรกิจ และมีคุณสมบัติในการวิเคราะห์ถึงกระบวนการบริหารธุรกิจ และรวมถึงการวิเคราะห์ประมาณการผลกําไรที่กิจการจะได้รับและการพัฒนากิจการ ...
  • Shuai Yu; Zhiwen Zhang; Kaili Kang; Lin Lin Zhu; Xiao Min Jiang (202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ersonalized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the paper first divides ...

Search DSpace


Advanced Search

Browse

My Account